人民网海口10月31日电 (记者李学山)经党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封关运作后,进出岛货物将如何通关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10月31日,海南省新闻办举办“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十二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海关监管配套制度专场,邀请海口海关相关负责人就此进行解读。
“一线”放开,货物进出更加自由便利
海口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田涛介绍说,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一线”放开,货物进出更加自由便利;“二线”管住,海关监管将更加精准高效。封关后海关监管从“一线”延伸至“二线”,监管业态复杂多样,通关时效要求更快,统筹发展与安全任务更重。海关总署研究制订并发布海关监管办法、加工增值税收征管办法、“径予放行”管理等5项配套制度,海口海关在海关总署指导下已发布了11项配套制度,细化对“零关税”、加工增值免关税、执行例外措施管理等海关管理措施。
目前,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概括起来,体现坚持精准施策,助力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监管,推动高水平开放,“智慧+信用”,促进贸易便利化,坚持协同共管,深化综合治理四个方面的特点。
“零关税”政策扩围增效,进一步扩大享惠范围,允许自内地口岸进境并转关至海南的货物适用“零关税”政策;对“零关税”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产设备以及维修用零部件实施监管年限管理,届满自动解除海关监管,企业可对货物进行灵活自由处置。
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放宽企业享惠门槛,扩大进口料件范围,将海南自产料件纳入增值部分,扩大加工增值累计的适用范围,减少加工增值率核算频次,助力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海南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例外措施管理进一步简化,对60种旧机电产品,取消进口许可证验核要求,企业进口更加便利。
此外,封关后,海南继续保留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政策,对离岛免税政策再次进行大幅度优化升级,11月1日即将实施。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加持下,海南自贸港将有效发挥“零关税+保税+加工增值”等一系列政策叠加优势,降低贸易成本,激活要素流动,构建海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最大程度便利海南与内地人员贸易往来
在强化安全准入监管的基础上,“一线”通关更便捷,对不涉及检验检疫和许可证件管理的进口“零关税”货物、保税货物实施径予放行,申报项目从105项简化至33项,通关效率大幅提升。“二线”监管更精准。实施分类管理,海关在“二线口岸”海关监管通道对“零关税”货物、享受加工增值政策的货物、放宽贸易管理措施的货物实行管理,对其他国内流通货物按现行规定管理,最大程度便利海南与内地人员贸易往来。
大幅压缩“二线”出岛申报项目,实施“分批出岛、集中申报”通关模式,降低企业通关成本,有效提高通关效率。岛内管理更灵活。“零关税”货物进口后,海关以企业为单元建立电子账册,实施电子化跟踪管理,“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在自贸港内可自由存放,不设存储期限。
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站放行”
建设海关智慧监管平台,与海南“单一窗口”、港口(机场)作业系统互联互通,将海关监管有效嵌入到货物现有出岛流程中,与安检等部门加强合作,实现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站放行”;加强数据共享,建设“一人一码、一企一账、一物一链、一呼一应”的大数据池,构建大数据模型,开发“零关税”、加工增值免关税、离岛免税等智慧监管场景,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智能装备设备,打造海关智慧监管体系。实施信用管理,对全省8万多家外贸经营主体进行信用分级分类,对高级认证企业、“白名单”企业降低查验率和稽核查频次,实施差异化管理。
田涛表示,海关部门将加强与省商务厅、财政厅、营商环境厅等多个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在享惠主体审核、加工增值企业备案、自产货物认定、数据信息共享、信用体系建设、口岸应急处置等方面全面加强合作,形成职责明晰、配合密切、协同发力的新机制。积极配合省公安厅、打私办等部门,积极发挥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作用,进一步强化对非设关地、非海关监管通道的反走私综合治理,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field:title/] [field:title/]](/images/defaultpic.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