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社会工作部发布50个全省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合肥市4个源自基层一线的实践做法成功入选。
巢湖市亚父街道洗耳池社区的“洗耳恭听”,通过改造实践站、盘活闲置设施,打造文明实践点,方便居民活动和交流。社区书记每月固定日期在广场、公园等人员聚集地,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瑶海区的“窗帘之约”以窗帘为信号,志愿者每日定时查看独居老人家中窗帘状态,依此判断老人安全状况,如有异常立即上门,温情守护特殊群体安全。
庐阳区逍遥津街道的“巷导计划”聚焦四牌楼商圈治理,组建“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通过日常巡查、倾听调解,成功化解千余起纠纷,有效降低物业投诉,成为商圈的“和谐使者”。
包河区包公街道炳辉社区在香樟树下打造“唠家常”议事点,增设座椅圆桌,组织社区、物业、居民三方协商,在轻松氛围中化解矛盾、凝聚共识。
一年来,合肥市坚持以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创新打造“党建云平台”“云上党支部”等载体,推动1.78万余名货车司机党员亮明身份,通过“党建强企”行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4000余个,并针对30万新就业群体推出“赋码进门”、内厕共享等系列暖“新”服务。在基层治理方面,合肥通过科技赋能建成32个智慧场景,推动“指尖办”便民服务落地,设立基层负担监测点落实减负赋能,创新出台业主自行管理导则推广居民自治,建成2900余个党群服务中心(站)打造“洗耳恭听”等议事平台。同时,创新打造“合邻意”征集平台,将80余个“金点子”转化为治理“金钥匙”,培育172万实名志愿者,推广“窗帘之约”等品牌项目惠及1.3万余名特殊群体,通过信访工作法治化与“三中心”一体运行,切实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矛盾化解在基层。
此次4个案例的入选,是对合肥市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充分肯定。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用好“窗帘之约”等经验做法,引导全市结合实际探索创新,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走深走实。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扎实做好人民建议征集,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让城市更加温暖有爱,让群众真认可真受益。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宋士岚)
![[field:title/] [field:title/]](/images/defaultpic.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