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海口10月31日电 (记者牛良玉)10月29日,第二十一届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年会暨2025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论坛在杭州举办,会上正式发布《全国高新区营商环境典型案例(2025)》。其中,海口国家高新区以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营商环境“小切口”报送的《深化“产业企业秘书”服务制度推动产业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案例成功入选,标志着园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实践获得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为全国高新区提供“自贸港经验”。

全国高新区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发布。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此次入选的“产业企业秘书”制度,是海口国家高新区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核心服务品牌,其核心在于颠覆传统服务模式,实现从“企业上门”到“服务上门”、从“被动受理”到“主动靠前”、从“普惠服务”到“专业服务”的根本性转变。

荣誉证书。海口国家高新区管委会
海口国家高新区聚焦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研发周期长、监管要求高、专业性强等特点,量身打造了一支懂产业、通政策、精审批、悉市场的专业化“产业企业秘书”团队,为企业提供从项目落地、工程建设到投产运营、市场拓展的“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与陪伴式成长,有效破解了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被园区企业亲切地称为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引擎”。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产业企业秘书”制度的深入实践,为海口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结出了丰硕成果。在此项制度的有力支撑下,海口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强势崛起,成功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了海南省在该国家级荣誉上“零的突破”! 在全国206个生物医药产业园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海口国家高新区已跃升至第31位,产业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工业总产值从“300亿级”稳步跃升至“500亿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2024年省级营商环境考核中,位列全省13个重点园区第一梯队,充分证明了优质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和保障作用。
与此同时,海口国家高新区积极推动全省首个知识产权综合服务示范区建设,引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服务单位26家,实现知识产权“全口径”资源整合和知识产权服务最多“跑一地”,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专利审批时间将压缩70%以上,2024年以来,受理商标专利申请同比增长超70%,培育认定各类创新企业317家,服务推动瑞士辉凌抗肿瘤新药等创新药械落地,以知识产权之“进”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之“速”。
今年6月,全国首单覆盖国内外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业务在园区落地,将为企业提供国内外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的全方位保障,助力企业拓展全球市场。
海口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园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产业企业秘书”制度内涵,不断拓展其应用场景与服务边界,致力于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高新”力量。
![[field:title/] [field:title/]](/uploads/allimg/c251102/1L20F31H4250-1O208_li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