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长推门听课活动中,我走进学校,跟孩子一起上课、一起吃食堂,体验校园生活,真的好开心。特别是听完课后,我被老师独特的授课方式折服,被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崇阳职校学生家长余红霞说。
该校党总支书记刘建中说:“开展家长推门听课活动,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进家校沟通,架起共育桥梁,把家校共管共育落到实处,共促学生成长。”
该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职工为主导、以“家校共育”“五润赋能”工作为抓手,推行适合中职学生的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师生共同成长的内生动力,把常规的育人工作与精准“扶贫”“扶智”“扶志”等有机结合,高效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落实。

活动现场
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
为了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与协助作用,进一步增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效果,营造更加和谐的职业教育氛围,培养更多更好的职业技能人才,2023年12月7日,由68位家长代表组成的崇阳职校家长委员会成立,并成功举行了家长代表大会一次会议。
家校共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必备条件,家委会会长杜燕说,为了更好地履行家委会会长职责,家委会将重点做好家校沟通协调工作;广泛收集家长意见,传递正能量;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并倡导家长重视清廉家风建设与家庭教育,做好表率,对孩子言传身教,为家校共育铺路架桥,助推学生实现梦想。

活动现场
推行办学回访制度,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学校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推行办学回访制度。通过办学回访的方式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兴趣和爱好,“一人一策”地进行帮助,从而达到学生快乐学习、阳光生活、健康成长的目的。
明确责任对象。将“六类”重点学生和其他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划分为三类:一类为存在重大心理问题或性格缺陷,需主动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的;二类为存在较大心理问题或性格缺陷,需经常关注,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理疏导的;三类为心理健康,但需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进行引导以避免产生心理问题的。对上述学生实行分类建档,分类管理。
明确包保方式。对每名重点对象都要责任到人,包保到位。其中一类重点对象,每人由一位校长、书记、副校长和班主任进行包保;二类重点对象,每人由一位主任、副主任和班主任进行包保;三类重点对象,每人由一名跟班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包保。
明确关爱内容。对属于留守儿童或孤儿、单亲等家庭原因导致思想压力大的学生,包保责任人要通过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每班要组建一个“爱心小分队”,让小分队成员和“六类”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对缺少亲情关怀、性格内向孤僻、沉迷网络的学生,要多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引导他们明确人生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专业兴趣。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树立信心,从而拥有存在感与获得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优先让他们获享国家各项资助政策,教会他们在节假日打零工,增强他们创业立业的信心,从而释放心理压力,向往人生美好生活。
明确家校共育。各包保责任人要通过各种方式和学生家长或实际监护人建立紧密的联系,对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情况互通信息,密切沟通。协同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倡导“五润赋能”新理念,大展文明风采
学校倡导“五润赋能”新理念,从“德、技、健、美、劳”五个方面开展德育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原则,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较强职业发展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学校成立了“家校共育”“五润赋能”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主导、部门主责、党员干部主体”联动机制。制定了《“崇阳职校家委会”成立章程》,建立了考核激励措施,落实了“三纳入”,即,把“家校共育”“五润赋能”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班主任“评优表模”工作重要依据、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重要内容,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工作重要指标体系。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育人合力不断加强。“家校共育”“五润赋能”工作实施以来,校领导以身示范,其他党员干部干劲十足。3名校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专业部,31名校管干部每人联系1-2个班级,209名在职教职工与学生“结对子”开展德育工作。由党员干部带头,以辐射带动全体教职工,对特殊学生、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帮扶全覆盖。各专业部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大力推进温情家访、师表塑造、思政引领、文化铸魂等育人品牌建设。
通过实施“家校共育”“五润赋能”工作以来,学生文明素养和学业水平显著提升,国赛省赛市赛成绩斐然。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车铣加工、幼儿照护、界面设计4个专业的学生“1+X”证书“双证书”获取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做到升学、就业两不误。技能高考成绩居全省全列,本科上线率20%以上,专科上线率100%,就业率100%。对母校总体满意率达到98%。
崇阳是文化艺术之乡,崇阳提琴戏已有100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挂牌成立“崇阳提琴戏特色学校”,多次在省市级地方戏剧展演中荣获一等奖,2021年10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
“家校共育”牵手“五润赋能”连心
注重实效,聚焦“家校共育”“五润赋能”的育人功能。学校开展党员干部深入一线陪伴学生成长,主要是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及学校政策,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党情、国情、省情、市情和校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坚定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及时了解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及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出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的意见建议等,紧扣“引导中职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初衷,汇聚起协同育人的智慧和力量。
领导示范,为“家校共育”“五润赋能”工作赋能增效。在这项活动中,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委会一班人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校党总支书记刘建中行政蹲班23电商班和结对关爱该班的杜佳芸同学。该同学来自通城县山区,家里经济困难,父亲患有疾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学后不久,班主任就发现该同学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对是否继续完成学业产生了动摇。刘建中主动要求与杜佳芸同学结对,多次邀请她和班级其他同学一起在食堂就餐,利用课余时间陪其谈心,为其创造与同学交流的机会。
杜佳芸同学说:“经过刘老师的教诲、同学们的帮助,我现在已经喜欢和同学们交流了,我会珍惜学习机会,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刘建中除了到教室、寝室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外,还参加了该班庆国庆视频拍摄活动、登山活动,给学生讲述崇阳风土人情等。与该班同学从陌生到熟络,从戒备到信任,从良师到师友,时时刻刻在关心着同学们的成长,为党员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出了表率。(文/图 陈卫 陈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