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机型1:便携式背包伪基站】
价格7500usdt。小型便携式单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机型2:车载式2个运营商版】
价格1.3万usdt。包含12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1万~2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机型3:车载式2个运营商~高配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20个band频。一小时发短信3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满意!】
视频演示:外显号码是英文、数字均可,随意填写。多条短信同时发送【一次可发1~10条短信】

截至今年9月底,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已服务国内外近50家航空公司及飞机租赁公司。图为在海南自贸港一站式飞机维修产业基地机库,机务维修人员对飞机进行检修。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与海南相逢,拥抱新机遇,闯出新事业——
站上新起点。新叻海运有限公司2021年落户海南,将旗下远洋巨轮“马跃”轮也带入海南,成为安家在“中国洋浦港”的首艘外资国际船舶,4年来从海南扬帆世界,不断开辟海上国际贸易新航程。
迈入新阶段。海南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增速领跑全国,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均居榜首,“三连冠”彰显日益活跃的科技创新活动。
从“顺利开局”,到“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海南将先行先试、大胆探索贯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始终,持续锻造改革创新强引擎,为发展增动力、激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眼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海南注重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重点改革、绿色低碳4个领域取得显著突破,不断开创自贸港建设崭新面貌。
扩大高水平开放
与世界共享“海南机遇”
10月10日,由世界自由区组织、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世界自由区组织大会在海口开幕,吸引来自全球自由区、贸易、投资及多边领域的领导人、决策者及相关利益方参会。
首次来到东亚、首次来到中国,这场国际盛会携全球逾70个国家和地区的业界领袖与专家,走进海南、了解海南、献策海南。在双向奔赴中,一批投资海南的跨国合作项目达成。
开放的海南,又一次成为世界的“会客厅”。作为唯一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自贸港实施的是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一个账户,让资金跨境流动更顺畅。几分钟,完成标的50万美元的海南自贸港首笔EF账户期权业务。海南自贸港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上线以来,EF账户的应用场景逐渐丰富,仅一年多就完成超1700亿元跨境资金流动的结算,资金往来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
一张清单,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海南自贸港实施全国“最短”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之外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进一步提升外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帮助全球投资者共享海南自贸港开放红利。
一个港口,护航国际贸易更自由便利。“中国洋浦港”籍国际船舶已增至66艘,总吨位361.42万吨,总载重吨641.61万吨,登记数量和运力规模稳居全国自贸港(区)首位,国际航运枢纽加快崛起。越来越多远洋巨轮从“中国洋浦港”启航,开拓全球市场。
蹄疾步稳扩大高水平开放,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近五年,海南新设外商投资企业8089家,年均增长43.7%,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在琼投资的市场主体来源地增至176个国家和地区。
开放不止于此,海南自贸港加快拓展国际朋友圈,携手同行,互惠合作,让世界共享“海南机遇”。
9月,在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倒计时100天之际,海南到香港举行推介会,借香港平台向全球递出“海南自贸港机遇”名片,让海南与世界的合作对接更直接、更高效。10月,海南又开启澳门行,在取得系列务实合作成果的同时,发挥澳门与葡语国家的“精准联系人”优势,积极扩大与葡语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
如今,海南已与境内外41个自贸区(港)建立全球伙伴关系,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通过一系列合作与探索,海南自贸港正为全球自由区发展持续贡献“中国方案”和“海南样板”。
创一流营商环境
以改革创新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一个是中部制造业强省,一个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港,湖南与海南,相隔千里,跨海合作,碰撞出绚烂火花。
过去两年,湘琼先进制造业共建产业园累计引进合作企业30家,总投资达139.22亿元,形成以三一重工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为链主、申亿精密等上下游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已成为跨省合作示范标杆。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管委会主任谭浩然表示,两省协同改革创新,推动产业园突破传统“单向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创新合资公司“自主造血”与两省利益分享机制,在全国率先联合发布工程机械出口二手机维修及再制造相关地方标准,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共建,合作共赢”。
筑巢引凤,花开蝶自来。海南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降低成本——海口海关率先在全国实施保税油加注供油船舶“一船两用+跨关区直供”集成创新模式,大幅提升船舶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综合营商成本,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000万元经营成本。
创新,提升效率——海口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联合相关单位探索推动建设“一站式”航空维修产业中心,打造全球飞机维修“4S店”,满足企业“一站式”解决飞机检修、喷涂、零部件维修的需求。
创新,高效解忧——海南省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聚焦多元司法服务需求,融汇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心发展优势,构建一站式涉外诉讼服务机制,在诉前、立案、审判、执行阶段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服务。
通过制度集成创新持续激发改革活力。目前,海南自贸港已培育形成21批173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其中82项得到国家层面认可,37项向全国推广。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厅,“一码通全岛”“土地超市”“机器管招投标”“监督一张网”等获国家肯定。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海南深入推进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性、综合性改革,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正不断推出更多具有全国示范力、影响力和自贸港辨识度的改革创新成果。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海上的风,点亮了岛上的灯。在博鳌东屿岛,风、光等清洁能源通过各种设备转化为绿电,经分布式光伏并网工程,源源不断提供能量。
走遍整个东屿岛,“绿”无处不在。2022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海南省政府在博鳌东屿岛共同创建我国首个近零碳示范区。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今年3月,“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更名为“博鳌零碳示范区”,实现全域零碳运行,成为我国首个以更新改造模式实现区域整体零碳运行的样本。
生态环境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海南始终注重科学合理、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抓好“双碳”工作和“两山”转化工作,推动绿色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一条鱼的“升值”之旅——量多、价低,平平无奇的海南罗非鱼能“游”出多少绿色循环产业新增量?“经生物酶解技术进行深加工后,罗非鱼的鱼皮、鱼鳞变成鱼胶原蛋白肽,可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医药等领域。”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红星说,如此一来,这些渔获“边角料”的价值翻了近百倍。
一片区域的绿色蜕变——文昌冯家湾探索“多层立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统一深海取水与尾水集中处理+生态退养+种业集成”近海渔业转型升级新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并实现了“在全国首次实现统一深海取水和集中尾水处理”等多个“全国首次”。
加强顶层设计持续筑牢自贸港绿色发展底色。海南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双向衔接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专项立法,率先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制度体系,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为政府决策、规划编制、项目招引等方面提供了更好支撑。
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一流,全省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9.4%,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99.87%,清洁能源发电量和装机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60.7%……海南以改革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发展,让自贸港建设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改革春潮涌动,发展阔步向前。
立足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即将全岛封关运作的新阶段,海南正以更大力度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