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5G偽基站,价格、配置、性能参数介绍:
【便携式:小型背包伪基站】
价格8000usdt。小型便携式1个运营商版,包含5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三五千条。
价格1.2万usdt。小型便携式2个运营商版,包含8个band频。1小时发短信七八千条以上。
【车载式:车载2个运营商全频版】
价格2.3万usdt。包含16个band频。每1小时发短信2万~5万条左右,发射距离1~3公里。
任何配置都可定制生产。需要任何配置的4G/5G伪基站,单独定制生产即可【注明:一台伪基站,包含的band频个数越多,发短信的速度越快、效果越强大!】
视频演示:外显号码是英文、数字均可,随意填写。多条短信同时发送【一次可发1~10条短信】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近年来,湖北省广水市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建强战斗堡垒、做强特色产业、夯实治理根基,推动一批“空壳村”“薄弱村”实现美丽蝶变,在鄂北大地绘就出一幅“支部强、产业旺、治理优、百姓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支部带头,产业从“散”到“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广水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资源整合,让特色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在关店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出“集中制袋、分户种菇”的模式,将昔日“弱、小、散”的香菇产业做得风生水起。“我们通过‘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香菇种植走向标准化、智能化。”关店村党支部书记李绪强介绍。短短两年,该村香菇种植规模从8万袋突破“百万袋”大关,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00万元,带动115户菇农年均增收超10万元,实现了从“负债村”到“示范村”的华丽转身。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板子桥村。该村党支部瞄准传统蛋鸡养殖业,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建设数智产业园,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过去凭经验养鸡,提心吊胆;现在靠数据管理,成了‘甩手掌柜’。”养殖户陈云的感慨道出了村民的心声。如今,板子桥村蛋鸡存栏量从2万只猛增至50万只,相关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广水蛋鸡养殖第一村”。
党群联动,治理从“管”到“兴”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广水市通过优化组织体系、创新治理机制,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干群一起干”。
骆店镇双塘村党支部书记周传华用“四心工作法”盘活了全村。“掏真心换民心,凭诚心聚合力,拿细心建机制,用实心谋发展。”周传华介绍,该村通过优化村民小组、设立党小组和理事会,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实现了“民情在湾组掌握、矛盾在湾组化解”。
十里街道杨家岗村则通过一场“清洁家园”行动,凝聚了人心。村党支部书记杨帅带领党员群众,将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如今的“洁净美”,更催生了“美丽经济”。“清洁家园从不是干部的‘独角戏’,而是全村人的‘大合唱’。”杨帅说,环境变美后,该村发展农文旅融合,2024年村集体经济增收120万元。
资源共享,共富从“梦”到“实”
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广水市积极探索多种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
芝麻湾村创新推出“全民入股、人人分红”模式,建成以油茶、羊肚菌、民宿等为核心的“六大产业”。“我们要让共富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国说。2024年,该村集体经营收入达790万元,村民入股率高达97%,并通过“双分红”方案让全体村民共享产业红利。
李店镇飞跃村深耕“红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红绿融合”的共富路。村党支部书记李亚平,一位在村工作33年的老支书感慨:“红色是根,绿色是路,党建是魂。”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0余万元,昔日的“穷窝子”变成了“富摊子”,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从关店村的“一朵菇”到板子桥的“一枚蛋”,从芝麻湾的“共富园”到飞跃村的“红土地”,广水市以党建为笔,以乡土为卷,正在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实践证明,只要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就能将党建这个“最大政绩”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最大实效”。(程仁涛 马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