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0月31日电 (记者董志雯)10月29日,2025环境法治国际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本次会议以“气候变化与ESG法律的新挑战”为主题,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政法学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厦门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上海金融法院、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等国内单位,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韩国国民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日本广岛大学等高校的海内外专家学者的40多人出席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分为实地调研与主会场研讨两个环节,确保议题研讨既有理论深度,又贴合实践需求。10月29日上午8:00,会议代表前往长三角联合生态修复基地暨“最江南” 公益诉讼实践创新基地,围绕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开展实地考察,直观感受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成果。
10月29日下午的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创新基地举行。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法学研究所所长姚建龙研究员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姚建龙所长表示,2015年至今,环境法治国际论坛已经连续主办了十届,从流域立法到自然保护地保护,从生态补偿机制到气候变化应对,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始终致力于推动环境法治的国际交流与理论创新。当前,ESG理念正在重塑全球治理结构,面对气候风险、能源转型与国际规则变革的交织,我们将继续秉持 “理论引领、实践支撑、国际对话” 的学术使命,深化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探索应对气候风险、能源转型与国际规则变革的前瞻性、包容性制度创新。
研讨会分ESG 理论与跨国法律实践、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挑战和环境纠纷解决机制与法律责任三个议题进行研讨。
本次研讨会同时邀请司法实务部门资深专家和国内高校、科研单位青年学者参与了会议讨论交流。
本次研讨会紧扣全球环境治理热点、聚焦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需求,以“气候变化与 ESG 法律的新挑战”为核心,搭建中外环境法治交流平台,有效衔接国际规则与中国实践,为完善我国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凝聚智慧。
![[field:title/] [field:title/]](/uploads/allimg/c251101/1L1c95K62460-62602_li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