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0月31日电(记者陈晨)10月27日,以“数字治理与创新城市”为主题的2025全球城市论坛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行。论坛是2025年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的主题会议之一。
上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舒庆出席开幕式,他表示,上海积极探索以数字治理驱动城市迈向更可持续、更具韧性、更加包容的未来。目前,上海已实现防汛防台、安全生产等200多个智能应用场景闭环处置,城市风险预警响应速度持续提升,通过“一网通办”接入各类服务事项超过3500项,办事材料大幅精简,“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已从愿景变成现实。面向未来,上海愿深化与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合作,着力构建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城智控的城市数字治理体系,推动数字治理成为城市高效运行的智慧大脑。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城市、减灾和土地局中国业务协调负责人黄琪芸提出,成功的数字治理需要三大关键原则:以信任与服务效能为核心;依托政府、企业、学界共同组成的创新生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人才能力和可互操作的数据体系。她表示,世界银行愿持续发挥全球经验网络优势,与各国城市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以人为本的城市数字化转型。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的六个内涵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而本次论坛“数字治理与创新城市”的主题深刻回应了这一点。他强调,大学作为城市休戚与共的发展共同体,也是城市创新最重要的引擎与人才库,围绕大学及其周边形成的良好创新生态,能够激发人才活力,促进知识流动,加速成果转化。上海交大与闵行区共同打造的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以及科创街区,正是城市与高校协同,知识技术与资源资本双向赋能的成功实践。
论坛现场发布了《中国城市科创街区发展报告(2025)》与《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治理发展报告(2025)》,并举行了“中国科创街区建设”和“‘人工智能+’城市治理”案例颁奖典礼。两项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编制,系统梳理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典型案例,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两项成果均由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资助。
论坛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共同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承办。
![[field:title/] [field:title/]](/images/defaultpic.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