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报警到理赔到账只用2小时,以前追尾事故能堵半小时,现在这效率太省心了!”近日,市民王先生通过视频快处系统与民警在线处理事故后,对高效的处置流程连连称赞。这是潜江市“十四五”期间深耕平安法治建设、惠及民生的生动缩影。五年来,潜江以“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为主线,通过整体联动筑屏障、科技赋能提质效、民生导向解难题,让平安成为群众最坚实的依靠,让法治成为发展最优质的土壤,在江汉平原上勾勒出一幅“平安与发展同频、法治与民生共振”的美好画卷。

环境审判模拟法庭。
立体防控织密平安网,群众安全感节节攀升
“晚上散步时,总能看到警车巡逻,路灯亮、监控全,住得特别安心。”家住园林街道的李阿姨的感受,道出了潜江群众安全感的来源。“十四五”期间,潜江市委政法委牵头构建“大平安”工作格局,设立七个专项工作组,建立“1+3+N”常态维稳处置机制与市镇村三级联排制度,通过“日研判、周会商、月分析”和红黄蓝三色预警,实现涉政涉稳风险“研交办督结”全流程闭环管理,牢牢守住“八个不发生”底线。

固化一体化打击整治机制。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社会治安管控上,潜江坚持打防协同、标本兼治。潜江市公安局以“情指行”一体化为支撑,组建58个最小作战单元、315个最小应急单元,打造“3 站、7 格、4 线、5 点”环城快反圈,实现“1、3、5分钟”快速响应;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五年来打掉恶势力犯罪组织3个,办理涉“六霸”案件16件,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盗抢骗等突出犯罪。2024年,潜江市刑事、电诈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32.6%、36.65%,传统盗抢骗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27.12%,“平安潜江”成为群众心中最鲜明的印记。
基层治理是平安建设的根基。潜江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建成覆盖全市的“1+23+435”三级综治中心治理体系,让群众反映诉求、解决矛盾“只跑一地、只进一门”。高石碑镇司法所创新组建 “田间服务专班”,将调解室搬到稻田埂、鱼塘边。去年,渔淌村村民王某因无人机打药致邻塘虾苗死亡引发纠纷,专班联合农技专家检测水体、核算损失,当场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实现“矛盾不出田、纠纷不过夜”。2021 年以来,全市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1万余件,化解率超98%,“潜心化结”等工作品牌成为基层治理的“潜江样板”。

调解现场。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法治护航激活发展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检察院帮我们纠正了违规查扣的设备,还上门提供法律咨询,让企业能安心搞生产。”潜江某化工企业负责人感慨,折射出法治对营商环境的赋能作用。“十四五”期间,潜江政法机关出台政法服务经济发展12条措施,以法治力量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保驾护航”。
检察机关深入推进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监督撤案涉营商案件 25件,加大对违规查扣冻、刑事“挂案”、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问题的监督力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起诉侵犯商标权、商业秘密等犯罪58人,为企业创新发展筑牢“防护盾”。市法院成立6个特色巡回法庭及金融纠纷专业审判庭,搭建“法院+工商联”“法院+综治中心”联调机制。

“一个窗口”登记受理群众诉求。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政务服务的“减法”,换来了企业发展的“加法”。市公安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减证便民”政策,推行“一窗通办”“一站式”服务;市司法局梳理市直执法事项5318项、乡镇执法事项226 项,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自查整改问题105个。“千名干警访百企入万户”“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等活动的开展,让法治成为潜江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民生导向彰显法治温度,便民服务直抵人心
“在手机上就能咨询律师,申请法律援助也不用多跑路,太方便了!”农民工庹某的话,道出了潜江政法服务的“民生温度”。五年来,潜江政法机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一件件实事、一个个创新,让法治阳光照亮民生角落。
针对“小事故大拥堵”的民生痛点,潜江市委政法委统筹公安、司法、保险等部门,升级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构建“15分钟事故处理服务圈”。如今,视频快处占比达54%,98%的案件处理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较传统模式缩短83%;农村地区通过“所队联勤+远程快处”,破解“出警远、到警慢”难题。改革以来,全市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9%,早高峰平均车速提升12%,群众出行更“顺心”。
在乡村振兴一线,潜江司法行政系统打造“线上+线下”公共法律服务网,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掌上平台”“AI律师”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针对农民工欠薪问题,市法院推行“法院+工会”联动解纷模式,让41件劳动争议案件被高效审结,250余万元欠薪直达劳动者手中;干警们走访企业、扎根社区,挖掘涉执线索31条,800余万元执行款顺利到位,让“纸上权利”变成“真金白银”。

通过公益诉讼督促潜江某企业及时缴纳水资源费700余万元。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保护领域,市法院创新“四合一”环境资源审判模式,在兴隆水利枢纽、返湾湖湿地公园设立专门法庭,建立“河湖长+法院院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设立补种复绿基地和增殖放流区,2024 年发布湖北首份湿地司法保护令;市检察院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65件,督促赔付生态赔偿金200余万元,追缴水资源费700余万元,用司法力量守护潜江的“绿水青山”。
从街头巷尾的平安守护,到企业车间的法治护航,再到田间地头的便民服务,潜江正以平安为基、以法治为纲,奋力构筑民生发展新高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潜江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field:title/] [field:title/]](/uploads/allimg/c251101/1L1cD64a4Z-1BK_li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