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会现场。李鹏举摄
人民网哈尔滨10月23日电 (记者苏靖刚)10月23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专题发布“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 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进展成效。会上,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作主旨发布。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李鹏举摄
刘伟介绍,“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6年获评国家优秀,出门见蓝、推窗见绿,江边看鱼、田园赏花,这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正是黑龙江省交出的一份厚重“生态答卷”。
以“生态防线”提升“民生高线”,绘就幸福龙江的温暖底色。黑龙江省通过推进清洁取暖、淘汰燃煤小锅炉等举措,2024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较2020年提高1.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0.6微克。连续三年开展以松花江流域为重点的入河排污口整治,2024年全省国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较2020年提高10.2个百分点,松花江干流水质改善为优等级并稳定保持三年。基本实现了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市县全覆盖,125个县区给耕地“贴标签”,土壤环境质量按类划分并实行分类管控。完成1800多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和3000多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以“生态价值”催化“经济增量”,激活绿色发展的龙江引擎。黑龙江省建立了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和环评提前介入,从源头引领产业绿色布局,催生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积极推动绿色动能转换,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以来,全省99家重点排放单位积极参与,大兴安岭生态林造林碳汇项目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林造林碳汇项目,年均减排二氧化碳6000余吨当量,加快推动绿水青山变成“绿色银行”。
以“生态法治”划定“发展边界”,树立依法治理的龙江实践。黑龙江省先后出台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防治等一批富有龙江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15项地方标准,创新建立环境司法联动、流域生态补偿、环保信用评价等制度“组合拳”。通过生态环保督察和监管执法狠抓突出问题整治,为高质量发展守底线、护红线、明边线,推动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以“生态智慧”赋能“治理变革”,贡献科技护绿的龙江探索。黑龙江省目前已经建立的环保数字督察、松花江干流视频监控监测等数智化平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识别等技术,实现了对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高效分析与智能决策。这一“智慧环保”体系实现了对环境的实时感知、智能预警和精准治理,推动生态环境监管从“人防”向“技防”“智防”升级。
刘伟表示,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建设更美的黑龙江,让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持续释放生态红利、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龙江贡献。
![[field:title/] [field:title/]](/uploads/allimg/c251029/1L1DME93b0-34247_li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