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上海黄浦江上晚风习习。
江中一艘游轮甲板上聚集着一群特殊的客人——前来参加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各国学者。他们或三五成群交流,或打开手机相机记录两岸景色。水波荡漾中,一边是外滩百年历史的万国建筑群,一边是陆家嘴直插云霄的现代摩天大楼。
有与会学者注意到,位于陆家嘴的上海花旗集团大厦户外LED大屏(亦称“城市之窗”)为此次大会点亮巨幅宣传海报。

10月13日至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黄浦江畔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位嘉宾与会。本届大会以“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为主题,海内外学者深入交流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共寻何为中国、何以中国。
“在上海博物馆我所见到的东西都是很古老的,但我们走出博物馆又被各种现代化的高楼、璀璨的霓虹灯所围绕。也许现代化已经把一些很好的传统的东西湮没了,但这不是批评,因为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平衡古与今的关系,但毫无疑问我们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1983年就曾到访中国的扬·奥贝里谈起在上海的所见所闻时,对中国过去传承和未来有序计划颇为赞赏,“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对于未来发展最为高瞻远瞩的国家,不仅如此中国还把和平写入了发展的计划中,这是十分难得的。”
面对两岸景色,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教授在游轮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0年我以游客身份游览浦东,如今再度来访,当地建设发展的速度让我深感震撼。”
上海外滩滨水区是国内外游客来沪“打卡”的必经之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首日,外滩滨水区瞬时峰值达到5.7万人,当日累计客流56.3万人次。可谓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记者注意到,此次为世界中国学大会亮灯的“城市之窗”,是第一个将“我爱上海”作为自制片宣传城市形象的地标媒体,这是来自城市的问候。

据“城市之窗”运营方负责人李定真介绍,作为一家诞生于上海的地标展示项目,同时也是海派文创项目,“城市之窗”目前已经走出上海,布局全国多个城市地标。从2012年开始,每逢重要节气和节日以及重大城市活动都会通过巨幅大屏进行公益展示。
李定真介绍,“‘城市之窗’作为展示上海的一个窗口,主要面对来外滩打卡的国际政要、商务人士以及国内外游客,这扇‘窗’能使他们对上海的印象和感知起到视觉引导的作用,对提高上海的国际知名度和独特优质的形象塑造又有着重要影响。”
除了世界中国学大会这种国际性学术会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把向国际国内展示的重要一站放在“城市之窗”。
今年1月,安徽省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上海“城市之窗”开展沪苏湖高铁开通营销活动,循环展示“宣纸上的山水画卷、比邻而居 康养宣城、四季安徽 宣城文旅”。

今年7月,正值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期间,位于上海北部的宝山区大场镇在“城市之窗”展示出第三届上海宝山青岛啤酒节的景观广告。
把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势头、发展愿景通过一扇“窗”展现给黄浦江畔络绎不绝的人们,正如此次参加世界中国学大会的学者所说,“在互学互鉴中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field:title/] [field:title/]](/uploads/allimg/c251025/1L13V300D4F-1H44_li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