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0月16日电 (陈晨)10月15日,上海海事大学特邀《更路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书保、海南更路簿博物馆馆长王振忠进校园,以专题报告、课程授课、实践互动等形式,带师生解码这部“南海天书”的文化密码,为海洋文化传承与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新活力。
此次活动是上海海事大学“有组织科研系列学术沙龙”的活动之一。上午的报告从一曲渔歌中缓缓展开——王振忠现场演唱《潭门赶海》,质朴的旋律裹挟着南海的咸风,瞬间抓住全场注意力。王振忠结合家族四代人的航海记忆,生动讲述《更路簿》的传奇故事。这部由潭门渔民世代相传的航海秘籍,不仅是南海航行的“活指南”,更是承载着我国发现、开发南海诸岛历史的“活态史诗”,为现代海洋治理与文化自信提供了独特的传统智慧。
王书保表示,“《更路簿》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流动的生命’,应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凝聚民族精神的文化纽带。”
王振忠表示,此次将《更路簿》从博物馆带入上海海事大学课堂,最想让未来的航海人读懂先人的航海精神与航海智慧。同时,希望海南更路簿博物馆和上海海事大学联手,在《更路簿》的系统整理、国际传播上等方面发力——让它既理得清历史脉络,也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现场互动环节,师生结合航海技术、历史研究、思政教育等学科特色提问交流,碰撞出传统遗产与现代学科融合的创新火花。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为两位专家分别颁发“五老宣讲团成员”“大思政课指导教师”聘书,推动《更路簿》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思政教育。
据了解,上海海事大学长期深耕《更路簿》研究与传承,其“更路拾光”实践队已两次赴海南潭门港开展实地调研,将海南更路簿博物馆设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持续推进保护、研究与国际传播工作。
![[field:title/] [field:title/]](/images/defaultpic.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