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扎根一线的党支部,能为乡村振兴带来什么?在湖北省荆州市的乡野田间,荆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机关第六党支部给出的答案是:做好“融”字文章,以党建汇聚力量,用融媒打通梗阻,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破题:从田间地头的难题出发
“多好的菜苔,怎么就卖不动呢?”望着仓库里堆积的农产品,村民的叹息声重重地敲在六支部党员的心上。在一次深入帮扶村的调研中,党员们敏锐地捕捉到三个亟待破解的难题:优质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销售困境,农技政策“最后一公里”的传导阻滞,以及村级活动“雷声大雨点小”的参与困局。
面对这些沉甸甸的课题,六支部迅速行动起来。支委班子带头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同坐一条板凳,听诉求、找症结。经过充分调研,一套以“党建+融媒体”为核心的解题思路逐渐清晰:既要发挥党建的“导航仪”作用,又要用好融媒体的“放大器”功能,让二者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赋能:多维发力激活一池春水
支部迅速成立“党建+融媒体突击小组”,将“三会一课”开到了项目一线,让主题党日与助农直播同台共舞。更值得一提的是,支部巧妙整合市局(公司)融媒体中心和8个县级局(营销部)融媒体工作室资源,连AI虚拟主播都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队员”。这个跨领域、多层级的作战体系,让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实现了“肌理相通”。

荆州烟草融媒体中心ai主播楚楚。
“咱们监利的小龙虾可不是外界传言的在臭水沟里长大的,全部采用规范化的清水养殖!”在支部打造的“乡村品牌记”系列视频中,农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商品,而是有故事、有温度的“乡村宝贝”。“农技微课堂”则把复杂的技术要点变成通俗易懂的短视频,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

荆州市局(公司)党员在进行视频拍摄。
有了内容,如何传播呢?支部充分发挥“中央厨房”作用,建立起“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内容矩阵。从央媒到抖音,从微信公众号到村级广播,每一条有价值的信息都能找到最适合的传播路径。这条信息的“高速公路”,让乡村与市场实现了无缝对接。

荆州市局(公司)党员在进行视频拍摄。
在人才培养上,支部对内实施“提笔能写、对镜能讲、举手能拍”能力提升计划,一批复合型党员迅速成长;对外,党员们手把手教村民直播带货,培育本土网红。荆州区苏家铺村驻村书记朱宇欣在支部帮助下,从“直播小白”变身“带货达人”,成为村民们交口称赞的“新农人”。

朱宇欣参加电商主播培训班。
蝶变:数字背后的温度与力量
一组数据见证了这场生动的实践:全平台发布内容55篇,总浏览量突破10万+;11次获奖记录,5031个新增粉丝;直接或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5万余元,4个产品实现品牌化蜕变;线上活动吸引村民参与2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3条……这些数字背后,是乡村振兴路上最温暖的注脚。
荆州市局(公司)乡村振兴联系点——松滋市纸厂河镇城址山村民老周的故事尤为动人。老周经营着一家制作松滋鱼糕的家庭作坊,以前生产的鱼糕仅限于销售给附近村民,在村两委的精准帮扶和支部的广泛宣传下,老周成立了“周府鱼糕”加工厂,并开始直播销售,产量和销售额都大大增加,带动就业人数从4-5人增加到20余人。老周笑着说:“现在我们的鱼糕,可是走出了村、进了城的名牌货!”

“周府鱼糕”加工厂。
不仅是产业,城址山村,“金叶书屋”里孩子们的琅琅书声,“金叶儿童之家”的欢声笑语,都在诉说着“扶贫更扶智”的深刻内涵。线上主题党日90%的参与率,17个实际问题的成功解决,更让党组织的凝聚力在云端延伸、在民心扎根。
站在新的起点,六支部已经有了更远的规划:“党支部—融媒体中心—村合作社”常态化联动机制正在完善,“乡村智慧大屏”和专属直播间建设提上日程,“新农人融媒体实训基地”蓝图初现。
金叶飘香,是烟草人对乡村振兴的深情厚谊;融媒传情,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机关第六党支部将继续以实干为舟、创新为桨,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航程中破浪前行,用组织的力量、科技的翅膀,托起更多乡亲们的致富梦想。(图/文 王宇杰、吴婕)
![[field:title/] [field:title/]](/uploads/allimg/c251024/1L12c04JX0-132H_lit.png)